蝴蝶的外形有什么特点是什么?
蝴蝶,昆虫纲鳞翅目的成员,全世界大约有14000种。它们有着五彩缤纷的翅膀和极具特色的身体结构,这些特征使得他们能够“翩翩起舞”、“飞旋跳跃”以及“静若止水”等——这一切都是进化过程中的结果。 那么,蝶儿的祖先究竟是啥样的呢?
我们知道,所有的动物都是从简单到复杂不断进化来的;而为了适应环境,许多生物都具有“变色龙”的特性,即能够通过改变体色来保护自己或吸引异性。蝴蝶就是这样一种会“变色”的动物。它们身体的颜色主要是由表皮下的色素细胞决定的,而这些色素细胞又受到外界的刺激而发生变化(如光线、温度、酸碱度),从而形成“变色效应”。
我们可以想象这样一幅画面:一群体色相同的蝴蝶正在飞行,由于光照的不同,使一部分蝴蝶先找到了阴凉地,于是它们纷纷落下,最后整群蝴蝶都停在叶片上。 这仅仅是蝴蝶会“变色”吗?当然不是!除了随外界刺激改变体色外,很多蝴蝶还能够根据需要随时更换自己身上的色彩。 在自然界中,不同种类的蝴蝶通常都会有自己喜欢的颜色,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偏好”。例如,菜粉蝶喜欢吃白菜,它就不喜欢黄色,因为在黄色的叶子下面往往隐藏着各种各样的蚂蚁,这是它的天敌之一。所以,在寻找食物的过程中,它会尽量避开黄色的花朵与树叶。 而黑脉金斑蝶则喜欢黑色,这是因为身上带有黑色的鳞片可以在夜里防止天敌的攻击。 随着环境的变化,有些蝴蝶的“偏好”也会随之改变。例如,在大草原上生活的斑蝶往往会偏爱绿色,因为绿色的草原正是它们的最佳觅食场所。而在沙漠中生存的黑脉金斑蝶却偏偏不喜欢绿色,因为这些鲜艳的颜色会在阳光下把自己烤焦。 看到这里,你可能已经发现了,蝴蝶的“变色”是通过体内色素细胞的调整而实现的。那你想到了什么呢?对啦,就是在皮肤中存在着一种叫做色素的晶体物质,它能够吸收阳光中的紫外光,并将之转换为能量被机体利用。而当机体不需要这么多紫外线时,这些多余的紫外线就会被色素所屏蔽。也就是说,色素是阳光的保护伞。 然而,在进化过程中,蝴蝶的色素细胞并不会随意移动,而是固定在某个部位,并受神经系统的控制。蝴蝶才能保持身体颜色的持久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