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狗疫苗失败怎么办?
我们要知道犬的疫苗原理是什么:犬的疫苗是通过注射的方式将病毒稀释后注入狗体内,使狗产生抗体,抗体又可以分免疫球蛋白G(IgG)和免疫球蛋白M(IgM)两种,其中IgG是血清中主要的抗体成分,可以透过胎盘屏障直接供给胎犬免疫;而IgM需要在感染后4周才出现,需要被动运输至各组织参与抗体的保护。一般来说,接种3次以上的犬疫苗才能发挥很好的效果,每次间隔21天。
那如果接种疫苗失败了,也就是没有产生有效的抗体,我们该怎么办呢? 一般情况下,我们可以采取进一步疫苗的接种、调整疫苗接种方案或是使用抗体检测方法来找到问题的根源。 进一步疫苗接种是指对于幼犬未完成的疫苗接种程序进行补充,在确定疫苗失效的原因后,对缺少的疫苗品种进行补种,让犬有足够的抵抗力来对抗病原微生物的侵袭。不过一般我们在采取这种补救措施时,应尽可能避开过敏原,以免引起过敏性反应。
除了进一步疫苗接种外,还可以采用调整疫苗接种的方案来解决疫苗失效的问题。例如,有些幼犬可能对某针疫苗产生过敏,那么在下一次疫苗接种时间到来前,应先给小犬注射少量该疫苗,等机体产生抗体后再完成疫苗的接种程序。当然,这种方法也需要根据不同原因造成的疫苗失效问题来具体分析。 除了以上两种方式外,我们也可以采用检测抗体的方式来寻找疫苗失效的原因。因为导致动物免疫失败的病因有很多,可能是抗体生成不理想,也可能是机体并不耐受,还有可能是因为感染了某种病原体,而在未知病原体存在情况下进行的盲目免疫往往会造成不良后果。通过抗体检测可以发现免疫失败的原因,为今后合理的免疫计划提供依据。
当然,我们还可以采用其他方法来监测动物的免疫功能状态,如T淋巴细胞检查、辅助性T细胞检测、血清免疫球蛋白测定以及补体水平测定等等,这些都可以作为判断是否应当再次接种疫苗或采取其他免疫增强措施的参考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