弓形虫怎么传染给小孩?
首先,我们要了解弓形虫是怎么传染的: 弓形虫,又称为弓型寄生虫,是寄生虫中一个较大的科,成员之间形态上差别很大。但是它们的生活史有共同的特征,就是都必须经过“感染-增殖-感染”三个阶段的循环,才能完成生活史、进行繁殖。这三个阶段,分别叫做: 准备期(I)——侵入期(II)——细胞内期(III) 而我们通常所说的弓形虫病,一般指的是由刚地弓形虫引起的传染病。这种弓形虫属于寄生虫中的线虫纲异尖目异尖科,和我们比较熟熟的蛔目的寄生虫是近亲。它和蛔目寄生虫一样,都是通过消化道感染人类。当人们摄食了含有寄生虫的食物后,蛔目寄生虫的幼虫可以在消化道中自由游走,寻找合适的部位钻进去发育成具有一定形态结构的幼虫。
对于刚刚进入胃肠道的幼虫,可以借助胃肠黏膜上的粘液丝帮助滑行,也可以借助于机械性蠕动,使其缓慢地向消化道移动,或者停留在某一部位,不再继续前进。但此时,其体内却正在发生着重要的变化以适应新的环境并获取新的营养。 这些变化主要包括:幼虫在消化道内的移动过程中,体节逐渐消失,变成一根长圆柱样的虫子;幼虫体表绒毛状的突起渐渐形成刺突,使幼虫具有了附着能力,可以粘附到消化道壁的上皮细胞表面而不易滑脱;幼虫体内合成核酸的能力大大增强,蛋白酶、肽酶等水解酶的活性显著提高,从而将细胞膜表面的多糖类物质分解为单体糖类,释放出细胞的抗原物质,使虫体能够与免疫反应有关的分子接触,激活抗体的产生;如果该细胞同时接受到了神经信号,那么它就会向中枢神经系统发出信息,使得动物出现相应病症。 如果此过程没有得到阻断,那么随着幼虫在消化道的迁移,最后它将到达胆道或消化道壁上,并在其表面寻找到一个合适的位置钻入其中,此时幼虫进入了细胞内期。为了入侵细胞,它需要在体内合成一种特殊的结构,即囊状体。
而一旦获得了足够的营养,幼虫的囊状体会迅速膨胀,并破裂,释放出其中的虫体,开始四处游走,同时释放出的酶类会降解细胞壁,使整个幼虫能够自由活动。当然这一过程会受到机体免疫力水平的调控,一般情况下,人体会在免疫系统受到刺激的情况下,产生针对该种寄生虫的抗体,从而消除潜在的危险。 但是,如果身体抵抗力下降,例如在患有糖尿病等情况时,或者是由于年龄增长导致的免疫功能减退时,都会增加感染的风险。此时,如果再次摄入带有弓形虫的食物,则会导致寄生虫重新活跃起来,引起进一步的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