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犬外驱多做好么?
我们要知道狗狗体内外的寄生虫分为很多种,体内有蛔目、绦目的寄生虫,体外则有蜱虫、螨虫等,每种虫子的生活环境和习性都不一样,危害也大不一样。 一般来讲,刚出生的幼犬通过母犬的母乳可以获取自身免疫所需要的抗体。在4-6周的时候,这种抗体达到顶峰,这时候宝宝对于虫类的抵抗力是最强的。
一般在2个月之后,幼犬体内所含有的抗体逐渐耗尽,此时如果不进行驱虫,那么体内的寄生虫就会开始繁殖并危害到狗狗的健康。所以,一般建议第一次驱虫的时间在两个月大时进行,体内外都可以驱虫了。 如果没有及时给狗狗洗澡清除体表寄生虫,或者带狗外出而没有做好驱虫工作,使得寄生虫进入体内,那么第二次驱虫应该在4个月大时进行,并且间隔10-15天后再进行第三次驱虫。 成犬体内外驱虫应该多久进行一次呢?如果狗狗日常生活规律健康,没有频繁外出,也没有在外面乱吃的东西,那么建议3个月一次;如果狗狗喜欢外出,或家里养的有小猫小狗,而且经常一起玩耍,那么建议1个月一次。 如果狗狗体内有寄生虫,通常会有食欲下降、爱睡觉、挑食、吐虫、腹泻便秘等情况出现,有的还会出现异嗜癖(比如喜欢吃泥土、墙皮),如果发现狗狗有这些异常情况,要及时为它驱虫哦~
市面上常见的驱虫药主要有两种形态,一种是外用的驱虫喷剂或者是滴剂,另一种是内服的驱虫药片,家长可以根据自己需求去购买。 不过要注意的是,无论是内服还是外用,大部分驱虫药都只能杀灭成虫,对幼虫、虫卵却没有杀伤作用,因此必须每隔一段时间就要进行驱虫,否则虫子会继续繁殖! 对蛔目的寄生虫效果比较好的有阿苯达唑和甲硝唑,而绦目的寄生虫对苯二胺类杀虫剂比较敏感,所以对绦目的寄生虫有效。
但需要注意的是,这两种药物都不适合孕妇服用,因为胎儿是通过胎盘吸收营养,而孕妇服用含有苯二胺的药物很可能导致胎儿畸形。另外,8周的婴儿也不宜服用含有苯二胺的药片,以免引起中毒。 对寄生虫感染比较严重或者服用驱虫药后虫体未能全部杀死而残留的虫体,应及时补服一次,以防留下后患。 但是,使用杀虫药要注意不要过量,否则会引发毒性反应。特别是甲硝唑对胃肠道的刺激比较大,如果有慢性胃炎或胃溃疡,应慎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