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咪肠胃炎要怎么治疗?
急性胃炎,又称为胃肠炎,是胃肠粘膜的急性炎症。 临床表现从较为轻微的上胃肠道症状到较严重的下胃肠道症状,如腹泻、呕吐等。 病程一般不超过4周,如果不治疗,可发展为慢性炎性改变,如果处理不当,可以引起较严重的后果,甚至死亡。 当猫咪出现腹泻、呕吐等情况时,主人需要及时采取治疗措施,帮助它们恢复健康。
1. 禁食禁水 如果猫咪有腹泻的情况,可以先给猫咪禁食6~8个小时左右,期间让猫咪大量饮水,这样可以减轻猫咪的肠道负担,有利于炎症的消除; 如果猫咪呕吐严重,可以先让猫咪禁食禁水2个小时左右,如果猫咪不继续吐了,可以少量多次的给予流食,比如少量的米粥、面条汤等,保证机体能量的需要,同时避免造成胃肠道的负担。
2. 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包括消炎药、止吐药、止泻药等的应用。对于炎症严重的猫咪,可以使用抗生素药物进行消炎,对细菌感染引起的急性肠炎效果较好。 如果猫咪感染寄生虫,除了会出现急性肠炎症状外,还可能会伴有粪便中带虫卵或者寄生虫成虫排出。这时需要使用驱虫药物进行治疗。 对于症状比较轻微的猫咪,可以自行服用益生菌进行调理。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即使猫咪服用驱虫药后,也可能因寄生虫尚未完全杀灭导致症状反复或者新虫卵的产生,所以驱虫工作一定要定期做,不可疏忽大意。 对消化不良、胃酸过多、胃蠕动功能减弱引起的呕吐,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口服促进消化、增强胃动力的药物。 对于腹泻较严重的猫咪,可以给予止泻药进行对症治疗。但需要注意的是,即使是细菌性肠炎,也尽量避免使用止泻药物,因为腹泻严重时,肠道中的毒素可以被吸收进入血液,如果使用了止泻药物,就会阻止毒物的排除,反而会造成体内中毒。
3. 输液治疗 经过饮食控制以及药物治疗之后,猫咪的症状得不到有效改善的,特别是出现精神食欲差、体重下降明显、腹泻呕吐等情况的,应该及时就医,必要时可以进行输液治疗,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平衡失调,预防脱水和电解质紊乱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