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国犬是什么犬?
现在很多人养柯基,英斗什么的外国犬。但在中国历史上,国狗其实不是一种犬,而是指的“中华田园犬”! 什么是国犬呢?在1934年的一本叫做《犬之文学》的书里,作者郑逸樵就把中国本土的犬分为四种:
一、广东犬(就是现在的广犬);
二、华北犬(北京犬等);
三、陕西犬(细犬);
四、四川犬(川犬或重庆犬)——也就是现在所谓“土狗”“杂种狗”“草狗”等,没有品种但是分地域的。
而广犬中的京巴其实是北京犬 。 这样划分根据是什么呢?书中说道:
“吾人若以地域为区分之标准,以定其名,曰:‘中原犬’、‘江南犬'……” 也就是说古时人们按照地域划分狗,将不同地方的狗命名为不同的名称。而在这些地域犬中,又数来自中原的犬品质最好,所以称之为“中原犬”,简称“中犬"。那么其他地方的狗当然就称为“外犬”了。
比如西伯利亚雪撬犬(哈士奇)是北犬,阿拉斯加是西犬,松狮是蒙犬等等..... 而我们现在的田园犬其实可以分为“南田犬”“北田犬”和“西田犬”。 “南田犬”就是南方稻田里的狗,其实就是现在的草狗。 “北田犬”就是北方旱田地里的狗,大部分是黄褐色的,以川东犬和关中犬为代表。而中原地区犬则兼有南北田犬的特点。 西田犬其实是指“西部牧区草原上的犬”,这里指的是西藏和新疆的牧区,生活着黑色的牧羊犬和粗犷的牧犬。
为什么国犬会是这个样子的呢?原因是很简单的,几千年来我国的畜牧业主要分布在黄河中游与长江上游的农耕文明地带,所以这里的犬自然得到了最好的滋养和选择。 而其他地区的犬多是放牧用犬或者猎犬,营养和健康程度都不及中原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