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冰凉是怎么回事?
耳部是人体器官中血液循环较为缓慢的地方,而耳朵表面又覆盖着一层薄薄的皮肤,如果用手捂住耳朵检查一下颜色是否呈粉红色,若不是则表明耳朵内部以及周围的血液循环可能发生了障碍或出现了异常。 正常人的耳朵,是相对恒温的,无论天气温度如何,耳朵内部的温度基本上都会保持在35℃左右,这主要是因为耳道周围分布着比较丰富的毛细血管,这些毛细血管不断地收缩舒张,从而产生热量,保持耳朵内部的恒温状态。
但是,当周围环境温度降低时,这些血管会立刻进行相应的调节,以抵御外部低温带来的危害;而如果外界环境温度升高,耳部的皮肤也会通过出汗等方式来调节自身的温度。因此无论是气温降低还是升高,我们的耳朵一般都不会出现明显的不适症状。 但是如果在气温骤降的情况下,你的耳朵突然变得冰凉,并且持续一段时间后依然没有恢复正常的温度,那就要引起注意了!这可能意味着你的耳朵已经出现了病变,需要及时采取相应措施来进行改善。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我们又应该怎么做才能使耳朵恢复健康呢?首先我们要知道,导致人体出现局部温度过低的原因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血液流通受阻,另一种是神经传导异常。
一、血液循环障碍 众所周知,耳朵是由外耳、中耳和内耳组成的,其中内耳又分为前庭部和后庭部,分别管理着人和动物的前庭功能和平衡功能。
而外耳和中耳的主要功能则是收集声音,将声音信号传递到内耳当中。既然耳朵的主要功能是与声音有关的,那么耳部的血液循环是否正常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因为耳部皮肤下的微细血管非常密且复杂,一旦某个部位发生阻塞,就很容易造成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尤其是到了冬季,由于外界环境温差较大,人体的毛细血管容易处于收缩状态,此时若不注意保暖,耳部就很容易受到影响。在游泳的时候若水进入耳道也容易诱发耳鸣、听力下降等不适症状,这是因为进水后耳道内的细菌趁机大量繁殖,加之耳道内温度较低,毒素扩散的速度也会加快,进而影响耳朵的健康。
二、神经性受损 当耳朵出现病变时,控制耳朵的神经也可能受到损害,进而引发耳朵不适。比如有些人因为外耳道的炎症导致分泌物大量积聚,长期刺激耳道,最终引发耳道深处的鼓膜受到影响。对于患有慢性鼻炎或者感冒的人来说,鼻腔中分泌的鼻涕经常顺着咽鼓管进入耳朵,如果耳道的清洁工作没有做好,这些鼻涕就很可能会腐蚀耳道,进而导致耳朵疾病的发生。 另外,有一些人天生对声波的刺激敏感性较高,只要听到一些噪声就很容易伤害到听力,进而导致耳朵疾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