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小型狗怎么区分?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从历史的发展角度看问题会更有趣些。 先看看古代的中国,狗的地位可没那么高。《礼记·檀弓下》里有载:“君哀庶人,吊而不哭”。《礼记·郊特牲》里说:“祭之日,君帅夫人以袒割,而祭祀于大寝”。(这种祭祀是在寝室进行的)可见,在古时候只有地位很高的国君才有资格亲自宰杀祭祀用动物,一般的贵族和庶民是根本没有这个资格的。
那么对于低贱的庶人死了之后是怎么安葬的呢?《礼记·檀弓下》里提到:“庶人春三月葬……棺薄而终涂”(注:终涂即最后一道工序)。可见,即使是最卑贱的普通人去世后也有一道正式的丧葬仪式,并且葬礼用的棺材极其简陋,到了最后一道工序就差刷上漆了。这么粗陋的葬礼和今天的豪华葬礼简直不可同日而语。
再来看西方社会,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虽然也有很多关于犬的雕塑和绘画,但是人们把狗当做宠物还是在近代才有的。在亚里斯多德生活的时代(公元前384年—前322年)人们还是习惯把狗用来打猎或者看家护院。直到17世纪英国国王查理二世在位期间,皇室开始饲养伴侣犬,狗作为宠物的身份才开始确立起来。
不过,当时社会上养狗的主要还是贵族和有钱人家,普通民众是没有这个闲钱的,所以在当时普通家庭的葬礼上,是不会看到有死者的爱犬陪伴左右的。(当然,爱犬生前得不到主人的尊重,死后更不会被允许进入墓地。)
那么为什么现在中国的普通家庭也舍得花大钱给狗买吃的、买的呢?这和国外历史上对奴隶和黑奴的残酷统治有很大的不同,毕竟在旧中国,除了太监和外戚没有哪个阶层的人是可以一直守着皇帝独享恩宠的,皇子们竞争太子位和帝位的厮杀更加惨烈;底层人民的生活也没有比奴隶制社会舒适多少——在明代就有 “吃人饭,拉屎不管” 的谚语流传。
所以,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现代社会中国人能在食物方面善待狗,其实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一个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