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犬有多少种?
国际养犬联盟将世界上的狗分为13个品种,而我国则将其分为14个品种 其中,13个品种的分类标准是依据犬的生理特征来确定的,而14个品种的分类标准则是基于犬的遗传基础研究的成果。 在13个品种基础上,进一步区分出27个类型(sub-breeds) 中国地域辽阔,各地犬的品种有很大差异;加之历史上多次人口迁移和民族的融合,导致中国不同地区人群对犬的偏好大有不同;并且由于传统养狗方式的延续性和地方文化的保护性,许多地方犬种已经很难找到具体的原始血统来源了。要精确地划分出不同地区的犬种实属不易。
目前对于中国国犬的研究大多基于形态性状或基因分析的结果 形态性状方面研究较多的是对中华田园犬的分析,此外还包括松狮、沙皮等特定品种。 基因分析方面比较全面的是李松峰等对中国本土犬类基因组多态性的研究,他们分析了956条中国本土犬的基因组数据,发现东亚人饲养的犬可能来自三个不同的祖源群体,并且各个群体的犬在亚洲大陆均有分布,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地理偏向性。
虽然这一研究结果与中国传统“单一起源”说相悖,不过他们同时提出了“多起源”说的观点,即中国的犬并不是由单一外来物种逐步演化而来,而是由多个不同地域外来的野生近亲群体相互混合后形成的。 另外一项关于中国本土犬的基因组研究则聚焦于狼与狗的进化史,他们通过分析与狗基因组相似度最高的100个狼样本的基因组数据,发现在1万年至7千年期间,至少有四个不同的狼祖先群体对中国境内的狗提供了基因贡献。这些结果进一步证实了中国本土犬“多起源”的假设。
除了上述对国犬研究外,其他一些关于犬的基因研究也发现了一些有趣的结论。 刘锐等研究了21只世界名犬的19个细胞系及18个组织的全基因组表达谱,发现其表达模式存在显著差异。
张玲等则基于372条边缘种群犬的15892个基因型数据,考察了家犬亚物种的遗传结构并探讨了其变异的来源。 这两项研究都表明了不同品种(亚物种)的犬之间存在显著的基因型和表型差异,同时也提示我们:在基因水平上,品种的划分是有生物学基础的。 当然,以上所有研究都基于这么一个前提:我们所关注的“品种”具有稳定的遗传基础。但事实上,遗传变异是在不断进行着的,尤其是在人口流动率高的现今社会,不同品种(型)的犬可以通过杂交而产生可遗传的基因突变。所以,严格意义上的品种界限其实是较为复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