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负重作用大么?
先上结论,从长期来看, 比特的负重训练对力量增长的作用微乎甚微。 对于专业运动员和健身爱好者来说,在专项和非专项的负荷量之间,应该选择非专项的负荷量。 为什么这么说呢? 我先给大家看看不同负重下,人体在做等长运动时(肌肉不做伸缩)力量的变化情况。 在这个实验里,被试者分别被要求做引体向上和深蹲,并不断调整负荷(引体向上用哑铃、深蹲用杠铃片)直到无法完成下一次动作为止。然后计算每个动作每组能够完成的次数,得出最终结果。 实验表明,随着负重的增加,力量的提升确实会变得越来越慢。当达到某负重值时,即使继续加大负荷,力量的提高也不再明显。 但是大家一定要注意,这是在没有进行专项力质训练的情况下得出的结论。也就是说,在这个实验中,被试者所做的运动不是他们自己的专项,而是经过筛选的非专项。如果进行了一定时间的专项力质训练后,这种负重的增加对力量提升的影响会不会依然存在呢?我不敢肯定地说完全不存在,但至少是非常微小。 如果说这个实验得出的结论还不能让你信服的话,我再给大家分享一个亲身经历的故事吧。 我是体育生,专业跳远。在跳远训练的时候,我们经常会练一种力量训练——快速跑楼梯。在这里我想说的是,尽管快速跑楼梯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力量训练方法之一,但在每次训练中我都尽量控制负荷的大小,确保每一次练习都是“尽力而为”,而不是“无能为力”。
另外除了跳跃练习外,我们还会进行大量的耐力训练。以跳绳为例,我们的训练并不是一味追求速度(这样很容易伤膝),而是在保证一定速度的前提下尽可能多地跳。比如每分钟跳100次,那么我可能需要10分钟以上才能完成3000个左右,而你可能只需要6分钟左右完成同样的数量。虽然在我们完成同样数量的跳绳时你的心率可能比我高50次/分,但是你的单位时间消耗的热量却比我多很多。
通过一段时间的坚持,我相信大家都能看出两者之间谁的力量增长得更快。
总之,不论是从实验结果还是我的亲身体验来看,想要通过加重负荷来增强力量并不适用所有的情况,特别是对于专业运动员和健身爱好者。如果在进行定期的抗阻训练的同时,结合合理的负荷,并且配合一定的专项力质训练,相信大家的进步一定会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