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积血需要怎么治疗?
外耳道后方骨性突出,即乳突。其内侧面有一个椭圆形的气腔,称为鼓室,内含听小骨、鼓膜及淋巴液等。 鼓室内有一块完整的肌肉,称砧骨,连接在鼓膜和听小骨上,是维持听觉的重要结构之一。 正常情况下,当声波传入鼓室时,砧骨随着鼓膜的振动而上下运动(图1)。
声波经过蜗螺旋神经节后产生的神经冲动,沿听觉神经传至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如果由于各种原因使声音不能很好地传递到鼓室,或进入鼓室的声波过大过强引起听力下降,或者因听神经损伤,出现感觉障碍,就不能正确地辨别声音。 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传导性耳聋。这种耳聋虽然症状不如全聋严重,但相对还是较常见的。
根据你的描述,你的情况很可能属于此种,建议去耳鼻喉科详细检查一下。 一般通过纯音测听就可以初步判断听力的损失程度以及性质。然后通过听觉诱发电位,看看是否伴有神经性的损害。
如果检查提示为轻中度感音神经性聋,可以采用药物治疗的,比如口服维生素B族、甲钴胺片,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或者康复理疗,做高压氧舱治疗等。 如果是重度感音神经性聋,上述治疗方法可能效果不好,可以考虑佩戴助听器,目前先进的助听器可以很好的模拟正常人的言语能量谱,对于正常的言语交流和学习不会带来太大的影响。
但是对于全聋患者,任何药物治疗都是无效的,唯一的办法就是佩戴助听器或植入人工耳蜗来恢复听力。
耳朵积血可以通过鼻腔填塞、耳鼻内镜下填塞、颞肌筋膜移植、颞骨内径等方法来治疗,近年来,内镜的不断普及,而且临床效果也是越来越好,在有严重基础疾病的患者中也完全可以进行内镜治疗。
外伤是导致中耳积血的一个很常见的原因,中耳积血是耳鼻喉科中常见的疾病之一,患者的听力会严重受损,所以要及时的进行治疗,中耳积血要怎么治疗好呢。
中耳积血可以通过填塞压迫的方法来治疗,可以通过用凡士林纱条加压填塞鼻腔,以此来促使静脉血液的回流障碍迅速得到缓解,来减少中耳腔内出血,可以达到消炎、引流和止血的效果,通过鼻腔填塞的方法来治疗中耳积血需要一周之后才能拆除纱条。
中耳积血可以通过耳鼻内镜下填塞的方法来治疗,可以通过用带气囊的Foley导尿管,通过外耳道或者鼻腔进入到圆孔或卵圆孔内,再向气囊内注水,以此来达到鼻腔血管的压力,来减少中耳腔内的出血。
可以通过穿孔处植入颞肌筋膜,然后在鼻腔内进行填塞来治疗中耳积血,这个方法在中耳积血中大量出血的患者中常用到,通过这个方法来治疗中耳积血一般三天或一周之后就能拆除鼻腔填塞物。
对于一些严重的中耳积血的患者,可以用颞骨内径的方法来治疗,这个方法主要是通过将患侧卵圆窗和圆窗前的颞骨凿除,以此来充分的暴露卵圆窗和圆窗,再采用乳突和面神经垂直段上面遗留的骨窗进行填塞来压迫止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