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里面发炎用什么药?
急性中耳炎是累及中耳(鼓室、鼓窦或乳突)全部或部分结构的急性炎症病变,由细菌感染引起的可能性大。临床上可出现听力下降,耳鸣,耳部闷胀感,全身乏力、发热等表现;若治疗不及时或不彻底可导致慢性中耳炎、化脓性脑膜炎、脑脓肿等严重并发症,应积极预防与治疗。 检查可见外耳道分泌物增多,呈浆液性或粘液性,甚至可有脓液;部分患者有轻度面部浮肿,张口困难;触诊耳周围有明显的压痛;颈部及颌下淋巴结触诊阳性。
纯药物治疗: 1.一般应用足量抗生素控制感染,如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等。 2.病毒感染所致者,需应用抗病毒制剂,如维生素B族、三磷酸腺苷(ATP)、细胞色素C、干扰素等。
3.当鼓膜穿孔后,除继续用抗生素和控制感染外,尚须用收敛剂减少渗出,用消炎痛等药物解除黏膜水肿,用抗菌药物充分引流,并防止细菌毒力增强。 局部治疗: 包括清洗、消毒以及填充等。
一.清洗:可用生理盐水轻轻冲洗外耳道,每日一次,每次一至二分钟擦洗。
二.消毒:可选用酒精、碘伏等消毒剂擦拭患处皮肤,每天二至三次。
三.对于鼓膜充血明显、鼓室内液体较多或有积液者,可用适量的消毒药液滴入患耳内,每日数次。待炎症减轻后再作处理。
四.对于鼓膜穿孔者,不宜再行滴药。对合并迷路炎者,应注意保持外耳道的清洁和干爽,以防颅内感染的发生。
五.对于病情严重、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应及时进行手术治疗。